关于北林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北林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北林区财政局
2025年1月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财政压力,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加强财政管理,狠抓财政收支,兜牢“三保”底线,防范财政风险,为北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0,900万元(以下数据均为预计数),同比增长14.8%,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48,673万元,同比增长10.7%;非税收入预计完成52,227万元,同比增长1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78,290万元,同比增长15.7%;债务还本支出预计完成9,531万元,下降64.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4年,上级结转收入35,908万元,上级财力补助收入107,00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3,110万元,结余109,802万元(主要是超长期国债)。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88,23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完成78,599万元。按照现行管理制度,收支相抵后,本年结余9,63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71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3万元。
二、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实干为先,“稳”的基础更加坚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收入目标,深化财政、税务、公安等征管部门的横向合作,强化收入运行调度,努力克服减税降费、留抵退税、房地产低迷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千方百计完成收入目标任务。一是强化监管增收。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财政收入分析会议,对全区收入形势进行分析和研判,及时掌握税源变化趋势,持续深挖增收潜力,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提高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二是清理欠税增收。加强对建安、房地产等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动态监管,针对企业欠税金额和经营状况,加大动态监控力度,对欠税数额大、时间跨度长的“老赖”,加强信誉惩戒,列入“黑名单”对其进行公告,形成震慑效应,进一步强化清欠效果。三是挖潜非税增收。对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资源,摸清底数,对闲置国有资产资源进行盘活,把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二)坚持统筹安排,“争”的渠道更加拓宽。一是积极争取资金。紧抓政策机遇,主动对接,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24年到位财力性转移支付217,315万元(其中年末争取提高市县财政保障能力补助资金35,000万元),上级专项资金190,560万元,超长期国债83,142万元,有效缓解财力缺口和政府偿债压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申请债券项目。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原则,压实责任,梳理清单,多方联动,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全年争取债券资金70,415万元,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已申报2025年一般债券项目136个,项目总投资549,512万元,其中债券资金需求316,062万元。三是清理存量资金。全年盘活存量资金7,424万元,统筹用于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
(三)坚持人民至上,“保”的底色更加突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78,290元,其中民生支出498,388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2%。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教育经费9,795万元,用于保障学前、中小学、职业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及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补助等支出。二是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安排资金31,935万元,用于城乡卫生事业建设。拨付社保基金151,919万元,用于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性支出。安排资金5,108万元,落实优抚、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军转干部政策待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等支出。三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投入6,890万元衔接资金,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安排资金73,010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排国债资金21,400万元和一般债券资金3,843万元用于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89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及小型水库维修等建设项目。安排资金1,428万元,实施16个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投入资金375万元,用于乡镇环境卫生治理。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惠农补贴41,264万元,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
(四)坚持深化改革,“管”的质效更加凸显。一是组织开展财政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开展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财政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各预算单位预算核算流程,强化了预算执行管控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二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全年化解隐性债务12,634万元,进一步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截至12月末,政府性债务余额385,669万元,其中,法定债务余额379,440万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6,229万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中,一般债务余额322,902万元,专项债务余额56,538万元。根据省财政厅下发的2023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财政部核定我区债务率为48%,债务风险等级为绿色,无风险。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深入排查非法融资问题,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清理暂付款。进一步加大暂付款清理力度,通过争取财力补助、盘活存量资金等多种渠道共清理暂付款26,584万元,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风险。四是积极推进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开展预算单位采购工作负责人、专管员政府采购政策业务专题培训,现场辅导,有效提升了各单位政府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从业能力。2024年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2024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单一,财政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刚性支出增长需求较大,“三保”支出与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艰巨,收支矛盾尖锐,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5年全区预算编制情况
2025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用好政策“组合拳”,兜牢“三保”底线,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稳增长、调结构,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预算编制的总体原则是:
1、坚持聚焦关键。集中财力保重点,预算安排优先支持保工资、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保风险防控等工作,刚性支出保障到位后,再安排其他事业发展支出。
2、坚持全面统筹。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克服收支突出矛盾,积极向上争资,统筹四本预算,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加强省市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3、坚持艰苦奋斗。将“过紧日子”思想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勤俭办一切事业,持续压减部门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削减低效无效支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安排新增支出。
4、坚持兜稳底线。兜牢“三保”底线,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按照上述原则,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6,000万元,加上级财政各项结算补助177,445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000万元,减上解支出10,174万元,当年形成公共财政可用财力279,271万元。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支出安排279,271万元。按支出大类划分,安排如下:
1、保工资支出安排182,647万元。2、保运转支出安排7,200万元。3、保基本民生支出安排51,334万元。4、其他刚性支出安排24,075万元。5、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安排839万元。6、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支出安排10,276万元。7、预备费安排2,900万元。
其他无财力安排的部分,如:各预算单位业务费及项目资金等支出,拟申请财力补助和财力救助解决。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00万元,主要用于专项债券付息支出和政府确定的基金项目类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2025年,本级没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71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
(四)社保基金预算收支
2025年,社保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6,802万元,社保基金支出预计完成90,039万元。按照现行管理制度,收支相抵后,本年预计结余6,763万元。
(五)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
2025年收到省对市县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指标124,080万元,主要包括困难群众救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生产者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等项目。
四、2025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发挥财政职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收保收,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2025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6,0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60,000万元;非税收入预计完成46,000万元。一是突出重点增收。财税部门定期分析税收收入形势,及时掌握税源变化趋势,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提高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分析研判,挖掘收入增长潜力,提升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二是清理欠税增收。加强对建安、房地产等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动态监管,加大欠税清缴力度,依法有序做好清欠工作。三是强化投资增收。加快债券和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尤其农村公路建设、高标准农田、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类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形成实物工程量,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四是非税挖潜增收。继续对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加快盘活,把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二是全力以赴筑牢底盘,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落实好中央、省、市、区减负和留商扶商政策,用好用活项目建设、产粮大县和产业项目补贴等资金,帮助长效税源企业减压降负,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区内存量企业稳步发展壮大。二是紧盯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创新招商方式,引进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三是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推进财政服务工作再升级、环境再优化、发展再提速。四是深入研究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重点支持领域,加强沟通协调,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全力争取债券资金支持。五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三是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认真贯彻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守 “三保” 底线,从实保障民生支出,确保民生支出比例不降。加大涉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强度。加大乡村振兴战略支撑,加快涉农资金支出进度。持续完善并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与美丽乡村财政奖补政策,深入推进扶持粮食生产及各类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实施,全力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充分保障教育经费支出,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优抚、农村五保户供养、就业再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全力以赴强化财政管理,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一是强化资金监管。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相关预算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严控一切不合理资金支出,确保财政资金依法合理安全使用。二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严格要求各采购单位按照颁布的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执行政府采购工作,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管,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力,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采购专班工作继续保持领先位次。三是严格投资评审。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理念,客观公正审减不合理建设资金,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认真做好全区国有资产日常增减变化审批工作,盘活闲置资产,提升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五是化解隐性债清零。积极协调保交楼项目企业,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到期债务;通过置换债券方式,偿还外债转内债债务,确保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六是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银行畅通小微企业贷款渠道,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效能。强化金融普法宣传,提高群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重点排查区域内金融机构风险,保障群众财产安全,全市金融服务考评保持前三位次。
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区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建议,唯实争先、拼搏奋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为的担当,努力完成全年财政目标任务,为北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